如何计算房贷提前还款的利息(提前还款真的省钱吗?)
如果有更好的建议或者想看更多关于综合百科技术大全及相关资讯,可以多多关注七彩阳光三农网-农村养殖业致富项目。

近期,随着楼市下行压力的持续,部分城市出现了提前还贷的情况,尤其是北京。为什么这么多人一夜之间提前还贷?提前还贷真的省钱吗?
很多人认为提前还贷可以省钱,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房贷利率是按照贷款金额计算,然后分期偿还本息。所以很多人会认为,只要我提前还贷,剩下的利息就不用还了,自然就剩很多钱了。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有违现实的。
房贷利息是怎么计算的?
房贷利率的计算方法不是简单粗暴的本金和贷款年限年利率。每月根据个人还款情况实时调整。我们举个例子。如果房贷利率按照本金年利率(4.25%)计算,贷款期限按照LPR最低房贷利率-20个基点计算,应产生利息127.5万元。那么30年本息合计227.5万元,每期还款63.19.44元。但实际上,这100万贷款在目前最低房贷利率下30年的本息合计为1770983.61元,每期还款为4914.4元。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房贷利息的计算并不是简单粗暴的按照本金年利率和贷款年限来计算。根据月利率和剩余月贷款额重新计算。也就是说,贷款后,第一个月的贷款利息按照100万计算,扣除第一个月偿还的本金后,重新计算第二个月的利息。所以按揭贷款利息的计算方式是按照贷款的用途来计算,并不是一次性计算完利息后直接分摊到每个月。
提前还贷能省钱吗?
提前还贷确实可以省钱,因为提前还款后偿还的本金部分不会计算利息。所以提前还款绝对可以给自己剩下的利息支出。但我们必须想出另一个解释。如果我们有100万,如果选择保守的长期稳定投资,可以达到4%的回报率。按照复利计算,100万30年可以赚2243397.51利息。30年后,100万变成了300多万。而这100万贷款30年只需要还77万利息。显然,如果我们有合适的理财渠道和机会,不选择提前还款,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毕竟这100万提前还款是不能产生收益的。当然,如果这里的预购利率太高,投资回报率太低,提前还款自然会更安全。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提前还了100万后,每个月还存了4914.4元。定投30年,按照4%的收益率,最终投入本金1769184元,获得利息1653021.85元。显然,如果提前还款后再存钱,我们最终的收益还是不如直接用100万本金稳定投资的收益多。
总的来说,提前还贷只是解决了目前的还款压力,并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收益,实际上也没有给我们省下多少钱。只是减轻了心理压力。
很多人对现在的房贷还款压力很反感,觉得有钱就可以提前还款,过上小康生活。但实际上,如果个人有提前还款的能力,其实房贷的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相反,房贷还清后,每个月真正按照还款额存进去是很难的。最后很多人会发现,无论提前还款与否,最后都不会存更多的钱。
如何计算房贷提前还款的利息(提前还款真的省钱吗?)推荐知识
当考生面临科目二倒车入库时,这往往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但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倒车入库就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下面将介绍一些必过绝招。首先,要理解倒车入库的原理。在行驶中,方向盘的左右运动会影响车尾的左右运动方向。因此,在进入车库之前,需要预测好进入...
作为家长,我希望孩子能够在学校表现出色,也希望老师能够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和呵护,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让他能够更好地适应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更好地融入集体,希望老师能够更加负责任,给予孩子更多的教育。...
中大型纯电轿车市场中,比亚迪汉和极氪001一直都是关注度比较高的两款车型,对于近期有购车需求的部分朋友也一直纠结于两者,那么下面车主指南就和大家分析一下比亚迪汉和极氪001到底哪个更好。1、售价方面。比亚迪汉EV(纯电版车型)的售价为20.98-33.18万元...
1、村里四月人少,只有养蚕和插田。 锄地午,汗滴禾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豆芽南山,草生薄豆苗。 清晨兴里污秽,月荷随锄。 窄窄的草木长,晚露粘在我的衣服上。 衣服是不够的,但愿望是真实的 4、天出云天夜麻,村中孩子各当...
原因如下 既然换了几次芯片还是坏了,那一定不是芯片的问题。 首先看: 1.检查PCB板上8号引脚是否接地短路。 2、7引脚电压为13V,未到额定工作点时,加引脚电压至15V试试 3.检查回路中是否有设备损坏。 4.检查开关电源7引脚供电...
本文主要介绍了关于如何计算房贷提前还款的利息(提前还款真的省钱吗?)的相关养殖或种植技术,综合百科栏目还介绍了该行业生产经营方式及经营管理,关注综合百科发展动向,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内容全面新颖、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全面给您讲解综合百科技术怎么管理的要点,是您综合百科致富的点金石。
以上文章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人立场,如需删除,请注明该网址:http://www.086so.com/article/774086.html